这几天,水头镇曾岭村村民李老伯很是高兴,因为他看到从星辉村到自家村庄2公里多的进村山路架起了路灯,这在以前可是没有的。
“现在我们路修起来了,经济也发展起来了,进步很大。”提起家乡的变化,在曾岭村活了大半辈子的李老伯难掩兴奋,他告诉记者,今后路灯全部亮起来后,村民出行更方便了。
作为水头最西北的山区农村,曾岭村曾因交通不便、资源欠缺、村民收入低,被评为南安市级贫困村。近年来,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,将解决群众出行困难作为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。该村积极争取上级帮扶,发动乡贤捐资,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,村民出行条件得到大大改善,也打通了经济发展动脉,助力乡村振兴,走出自己的一条特色路子。
夯实基础开辟新路造福村民
“修路对我们村来说太重要了。”曾岭村党支部书记李拥政的一句话,道出了这几年村两委的工作重心。早在2014年,村两委就积极争取资金,对村内主干道和进村路进行水泥化改造,为村民出行提供便捷,也加快了农副产品流通,促进当地经济发展。
今年,村两委规划了好几条新路,总里程约7公里,而且都已经投入建设。
“比如说环库路,这是一条环绕红岭水库的水泥路,有3.5公里长,3.5米宽,现在路面和路灯已经全部完成,正在规划休闲景观设施。修这条路我们村自发集资40多万元,加上上级部门支持120多万元,路两旁装有60盏路灯。既能方便村民运输农副产品,还可以作为村民的休闲景观步道。”曾岭村村委会主任吕培寒告诉记者,环库路只是摆在村两委案前的道路之一。
更让群众高兴的是,曾岭村党支部结合正在开展的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组织党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,大家“舍小家为大家”,无偿捐献土地、山林支援道路建设,让昔日的贫困村逐步向美丽乡村蜕变。
如今,曾岭村里有人住的地方,就有水泥路,村民再也不用担心雨天出行难问题。
修炼内功发展林特产业
漫步曾岭村村道,最显眼的就是漫山遍野的绿意,和一片片耕作的梯田。在这满山绿意中,可藏着不少发家致富的“山宝贝”。成片的蜜柚林、油茶树,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。
驻村干部蔡建安告诉记者,村里有500亩蜜柚、300亩山茶树,每年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。
“蜜柚基地成立有三四年了,前几年都是苗木成长的时期,今年陆陆续续有收成了,到了明年将迎来大丰收。而茶树我们选择的是出油率高、抗性强的品种,产油也有七八年了。”在村党支部的规划中,蜜柚基地可以和亲子旅游相结合,开放游客自由采摘,而村里的农田可以成为水头中小学生最好的实践基地,采取认领的方式包片分给周边的学校。
对于村民来说,道路四通八达后,自己的生活也更富足了。
“现在路通了,我儿子就想到了卖土特产的想法,于是我就开始养鸡、鸭、鹅,每周让他送到镇区市场卖,很受欢迎。”在田里劳作的吕阿婆颇有感慨地说,以前村里老人总是念叨,说住在曾岭村新衣服新鞋子都舍不得穿,因为要是晴天,走在土路上都是灰尘,要是雨天就更麻烦,脚踩下去一鞋子泥土,现在不会了,路通了,就算是种田的、卖菜的,下山到镇区售卖也更方便了。
巧借外力欲打造乡村旅游品牌
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,但怕的却是深巷路难行。这几年修路带来的甜头,让曾岭村村民们知道了交通便利的好处。在不断夯实自身基础的同时,村两委也将目光投向了相邻的厦门翔安区。
一山之隔的翔安区内厝镇锄山村,乡村旅游搞得风风火火,其将自然景观和闽南古厝相结合,边上的妙高山山峰巍峨,山泉淙淙,还种有大片菊花和高山茶园,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。
相比起来,曾岭村的风景也并不逊色太多,蜜柚基地适合亲子同游、大湖茶场景色秀美、山围塘旁惬意垂钓、传统古厝可以开发成民宿,这些都是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。
“今年,我们到翔安区同当地政府对接互动,共谋发展。为促进今后的联系,翔安区政府决定出资,将曾岭村到翔安区的山路进行水泥硬化,总长度2.7公里,这几天即将完工,这对我们山区农村来说是个利好消息。”驻村工作片片长雷少辉说,一旦水泥路建成,不仅会方便两地居民来往,还将翔安和南安两地的旅游资源相打通。
在曾岭村村两委的畅想中,水头境内的熊山、琼花山、福鼎山、曾山和厦门翔安的妙高山、大帽山,六座山以后很有机会成为“旅游共同体”,不论是宗教朝圣游也好,亲子旅游也好,或者是登山健身,都可以串联起来,带动当地经济发展。